原标题:盘点中国高考“最惨”的6个省,一本分数读二本,一分干掉上千人!
12年寒窗苦读,高考作为一种公平的考试制度,作为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每年都有近千万莘莘学子为之奋斗,砥砺前行,千辛万苦翻越山头,追求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全国高考的试卷有很多种,全国卷是大多数省份采用的,而少部分省份则会根据自身教育状况自主命题,这是目前中国高考地域差异的一部分,因此在招生人数与录取分数线上,每个省也会有所差别。中国高考“最惨”的6个省,学习压力大,考生“叫苦连天”。
河南是生源大省,每年的考生是一些省市的十几倍,作为高考人口大省,河南的优质大学只有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因此河南的考生在本地竞争激烈,压力非常大,在其他省能上 二本的分数,在本省却只能上专科;而外省大学在河南招生的名额也不多,这就导致河南考生的竞争压力要比其他省份的大很多。不少考生都感叹:学习压力大,这都是命啊! 河南高考难,主要还是人口多录取率低的原因。河南考生直言:每年近90万考生,80万只能去读大专。可见竞争之激烈。
河北虽然生源没有河南、四川那么多,但是无论是经历还是教育河北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而且唯一一所属于河北的211大学居然还不在省内!而是意外地置在天津。大量的优秀人才外流,和河南同样的卷子分数线却不一样,真是心疼这对兄弟省份。
山东也是一个高考大省,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考生为68万左右,竞争也是不小的!而且,山东的考试卷难度也相对大,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这几方面的因素,都让考生想上一个好大学都压力倍增! 山东省内虽然有5所211高校,其中包含4所985,但奈何“211和985”的录取率一直不高,假如你的分数正好是一本分数线,报本地一本大学是很难被录取的,只能退而求其次。
江苏的高考人数与其他生源大省比起来不算多,但与它的政策有关,它的竞争从初中就开始了。而且江苏还有小高考,堪称变态。 江苏高考采取3+2的模式,高考计算三门主科的分数,所以高考总分是比较低的,竞争更是激烈了。而此外两门选修,等级要是没有达到A,想上一所好大学,也是很困难的! 江苏高考的数学由于难到极点,一直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这无疑增加了江苏考生的压力!因此,江苏高考也被称为国内最坑高考。
四川也是生源大省,高校数量相比河南要好很多,省内有5所211高校,其中包含2所985,但本一上线率却远低于周边省份,往东看直辖市,往西看有自治区,都有政策优惠,只有四川泪流满面,本一率比河南还低,虽然近几年有很多二本院校在一本线上招生,一本率数据比以前好看了不少,但是考生压力大,一本率不高仍是硬伤。
安徽省也是高考大省,2018年安徽省985高校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压力之下,催生了类似毛坦厂中学这样的严格高中,学生们的压力可谓之大。 中国科技大学,是安徽省内的985高校,但其录取分数不亚于清华北大,这种高录取分数线,低招生人数,真是苦了安徽考生! 以上是在高考中最吃亏的六个省份,还有四个省份分别是广西、山西、湖北、江西。这几个省份在高考中的吃亏程度不比前六大高考吃亏省,但是也存在各方面的吃亏因素,比如人口数量大、高考改革政策的要求、以及作为自治区在高考中不占优势都是这几个省份在高考中吃亏的原因。
一个地区的高考难度有多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报考人数。报考人数越多,竞争相对越激烈。 2、招生计划。每年都会有招生计划的调整优化,增加高考难度较大省份的录取率;高校招生时,会向省内考生提供更多的名额,高等教育发达的省市,考生将有更多的机会; 3、各批次录取率。综合报考人数、招生计划等情况,录取率是高考难易最直观的一种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每个地区的考生所面临的情况不同,所制定的升学政策也不同,有些事情是我不能改变的,我们只能选择好好努力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声明:本文内容素材综合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本平台尊重版权,文章仅作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微信:高中学生指南(gzxxzn) |
友链
外链
岚山区:着力打造慢性病防控体系 20载砥砺前行!1700米的北京金融街成长为全国金融中心区 七十年·正青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评短视频大赛开赛 正能量|干货! 一图速览山东19条“新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报录比达8:1 山东7所高校录取市级委培师范生644人 济南:“天降三个啤酒瓶”当事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拘 斗鱼凌晨回应主播“萝莉变大妈”:永久封停直播间,下架所有相关视频 山东:今年起新建学校将配建食堂 非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山东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53.3亿元 我与日照30年|我所经历的日照市升为地级市的争取...互链
海漫评|公共健身器材要建管并重 海南日报社论丨壮大消费引擎共享开放机遇 主播说两会|从连续六年被“点名”看海南的新期待 让“创新花”结出“发展果”(现场评论) 辛识平:治理高额彩礼,为婚嫁减负 【新闻随笔】当文艺遇见乡村生活 天歌:别让“没有样书”成为读者购书的阻碍 天涯时评|严惩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魏芳:这样的驾培“夸夸语录”多多益善 鄂州市启动首届主题网络评论大赛